博尔赫斯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因为他的文章和诗没有被选进教材,所以很少能够有机会被人阅读到,现在大家听见博尔赫斯最常出现的地方是人们讥讽文艺青年的段子:
你好特别,你和我吃过的炒米粉都不一样,你给我一种酱香味,很香的感觉,又香又辣,我听过很多炒米粉说自己好吃,但我感觉眼前这份炒米粉才是真正的好吃。你想要过度的东西,你想要不可理喻的沉迷,你想要辣椒的烈火炙烤我的嗓子,你想要能够消耗你生命的。你给我的感觉就像博尔赫斯那句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在任何时候看到你都会吸引我的目光,即使你的配送费要三块钱。很多时候我想去点你的外卖,想知道你有什么优惠券,又觉得你的配送费太贵了。
世道变坏就是从嘲讽文艺青年开始的,如果把我们生活的世界比成一个粪坑,那么文艺青年就是那些在粪坑里面努力向上望去,透过猪圈的屋顶的缝隙寻找阳光的人。你想想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长得像个土狗、用着一两千的紅米手机、兜里掏不出五百块钱,但是他会骑着一块五毛钱共享单车去追逐风与自由,在落日的余晖里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诗句,即使他永远也凑不齐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机票钱。这种人生肯定要比那些天天在密不透风的写字楼里面垂头丧气的人要生动得多。
随着嘲讽的人越来越多,博尔赫斯本身的才华被这种娱乐至死的风气所埋没,他的名字变成了一个令人发笑的符号。我很庆幸有闲心能够翻开他的书,读到了一些令人感动的文字。
《沙之书》是博尔赫斯的一本短篇集,这本小书讲了 13 个完全独立的小故事,很适合作为床头读物,睡前简单阅读一篇引导你的梦境。我就简单挑几个喜欢的写写吧。
三十教派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教派的成员们在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宗教问题,其中最搞笑的是关于关于教派名称“三十教派”的来源的讨论。有人说这是因为当时教派人数恰好是三十人;有人说这是因为诺亚方舟的高度是三十肘尺(参考圣经·创世记);有人说三十是阴历一个月的天数、是亚当的年龄、神位的数目…
最后发现是教会发源地有一个名叫“三十迪内罗”的小寺院。
虽然博尔赫斯写明这个故事不是原创的,但是我懒得考证,因为帮助传播这个故事就意味着他认可故事表达的东西。这里可以看到博尔赫斯本人应当不是十分笃信宗教神秘主义,因为那些神秘兮兮的说法,很可能就是完完全全的胡说八道。
镜子与面具
首先参考知乎文章博尔赫斯 《镜子与面具》批注阅读 - 知乎 :这样的批注阅读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这也就是许多人说的博尔赫斯的深邃之处,他的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处处引经据典,信息量极大。我并不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我更喜欢通过这些文本本身来感受,如果作者写了一个我不知道的典故,就要承担不能将思想传递给我的风险。当然,感谢有这样的专家提供这种拆开揉碎的解读,供读者参考。
故事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国王打了胜仗,召见诗人来,给诗人一年时间为他写颂歌。
第一年里,国家瘟疫横行、叛乱频繁,到期后诗人写了一首辞藻华丽的诗,但是没能打动国王。
第二年里,诗人写了一首稍微短一些的颂歌,风格怪异、思维混乱、牵强附会,国王却给出了更高的评价。
第三年,诗人变得饱经沧桑(多半是逃饥荒去了),眼睛也像是瞎了(博尔赫斯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失明了),他没带稿子就来见国王,他说他写的诗只有一行,国王听了这一句诗后,开始来了一通胡说八道,给出了至高无上的评价。
最后国王赏赐了金镜子和金面具给诗人,并且给了他一个匕首,诗人出宫就自杀了,国王成了乞丐。
这个故事很有趣很精妙,想对它发表看法,可以从几个问题出发。
这个诗人真的有才华吗?
这个诗人刚刚见到国王的时候就开始一通自夸,声称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肯定能够写出才华洋溢的颂歌献给国王,而他的诗句第一年是华而不实、第二年是乱写一通、第三年只剩下一句。
我认为这个诗人仅仅是一个二流诗人,因为他一直没能写出好的诗。但是考虑到这个诗人的原型可能就是博尔赫斯自己,所以这个故事更像是博尔赫斯在自我批评,所以是博尔赫斯认为自己是一个二流诗人。
国王真的能欣赏诗吗?
国王对三首诗的评价一次比一次高,他看起来是在夸赞诗人,实际上却更加像在夸耀自己鉴赏诗的能力是多么高明,像是一个附庸风雅的土包子。
特别是第三次,面对着只有一行的诗,他说:
“我年轻的时候,”国王说,“曾向西方航行。在一个岛上,我看到银的野猪咬死金的野猪。在另一个岛上,我们闻到魔苹果的香味肚子就饱了。在一个岛上,我见到火焰的城墙。在一个最远的岛上,有一个通天河,河里有鱼,河上有船。这些都是神奇的事物,但不能同你的诗相比,因为你的诗仿佛把它们全包括在内了。什么巫术使你写出来的?”
真的有金猪和银猪吗?真的有火焰城墙吗?我是完全不信的。虽然书中没有写下这一行诗句的具体内容,我无法评价,但是根据经验,一行的诗肯定是不知所云的,他却能趁机吹嘘自己这些离奇的经历,着实令人发笑😄。
镜子、面具和匕首是什么?
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我没看过,只看过腰封)里面有个故事:
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人站在镜子前面,会被自己的丑陋吓出一身冷汗,所以人需要带着面具照镜子,而匕首就是匕首,倘若你看见了自己的丑陋,一定需要一把匕首来自我了断。
沙之书
这是与这本集子同名的故事,既然能够选择它作为文集的名字,其自是有特殊之处,我读完后最印象深刻的便是这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推销员上门卖圣经,由于“我”并不需要圣经,所以他拿出了一本稀奇古怪的书:这本书有页码,其中一页是 40.514,接下来就是999,再翻一页的页码就有八位数;我记住它那一页的地方,合上书再次翻开却再也寻找不到之前看见的插图。推销员说这本书叫”沙之书”,因为它和沙一样无始无终。推销员在一个村子里用几个卢比和一本圣经换来了这本书,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用刚领到的退休金和一本圣经与他达成交易得到了这本书。
获得了沙之书之后,我变得癫狂,总是在想着这本书,害怕别人抢走这本书,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把书扔到了书房里一个很远的角落里面才冷静下来。
沙之书为什么这么吸引我,因为身为一个 IT 从业人士,我认为如果能够把博尔赫斯抓到中国来,那么发明抖音短视频和小红书的人一定是博尔赫斯。
小红书之类的互联网产品成功的关键和沙之书一模一样
- 它有无穷无尽的页面,你每一次刷新都会看到不同的内容。
- 不管你看了什么内容,你再次打开都找不到以前看过的内容(即使被你收藏你也永远不会再次打开)
- 它也很廉价,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这个软件,如果每个月需要支付50元的会员费,我想他们的用户数量肯定会骤然降低。
而他们给用户讲的故事就是“创造美好生活”,仔细想一想,它们到底创造了什么美好生活呢?它让人们不再去阅读,也不再思考,甚至不再与人交谈,跟博尔赫斯一样入了魔。它让人们把拉屎放屁都录成视频放在网络上,它让人们在亲妈灵堂前面的跳科目三的舞蹈。
有一些人的确在上面分享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发布自己的豪车、豪宅、奢侈品,发布自己在马尔代夫度假的惬意。但是这些美好是它创造的吗?当然不是,这些美好本来就属于他们,本来他们可以认真享受这一刻的美好,现在却为了能帮助小红书创造美好而不得不费尽心思摆拍美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是小红书偷走了本来属于人们的美好。